当前位置:首页 ?  润滑油技术百科问答 ? 什么是润滑油的理化指标?(三) 
	什么是润滑油的理化指标?(三)
	
	 
	 
	润滑油的密度和相对密度(比重)有什么区别? 
	     20℃的油品与同体积4℃的水的重量的比值过去称为比重,它是比值,是无量纲的,现在称为相对密度。而密度是在规定的温度下,单位体积所含物质的质量数,单位为或它们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在石油产品中,二者的数值是相同的,可用于体积和质量的换算。下表是几种石油产品的比重。 
	下表是几种油品的相对密度(比重) 
	 
	
		
			
				| 油品名称 | 相对密度 | 油品名称 | 相对密度 
 | 
			
				| 汽油 
 | 0.69~0.75 
 | 变压器油 
 | 0.86~0.88 
 | 
			
				| 煤油 
 | 0.79~0.81 
 | 液压油 
 | 0.88~0.91 
 | 
			
				| 轻柴油 
 | 0.81~0.85 
 | 内燃机油 
 | 0.89~0.92 
 | 
			
				| 重柴油 
 | 0.85~0.87 
 | 齿轮油、气缸油 
 | 0.90~0.93 
 | 
		
	
 润滑油的黏度有几种表示形式?
    常用的黏度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运动黏度,二是动力黏度。20世纪60年代前还有几种表示方法,都属于运动黏度范畴:一是恩氏黏度,符号E,单位称度(℃);二是雷氏黏度,单位称秒(s),符号R一1、R一2,测定时的温度用华氏(下);三是赛氏黏度,单位是秒(s),符号S、SU、SSU。
    我国在60年代前,曾使用恩氏黏度(℃)。欧美在60年代前,润滑油的黏度都使用雷氏(或赛氏(s),而用的温度都用华氏('F)。 
	黏度比和黏度指数都表示润滑油的黏温性能,为什么黏度指数更适用? 
	    黏度比是指某一润滑油50℃运动黏度与用0℃运动黏度的比值,此值越大表示黏温性能越差,我国20世纪70年代的润滑油指标基本上照抄前苏联,黏温性能都采用黏度比。但是相同原油的不同黏度段的黏度比是不同的,因此,只有相同黏度范围的黏温性能才有可比性,不同黏度范围并无可比性。
    选一个标准油,作出它在各黏度范围下的黏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与试验油在此黏度范围内的黏度与温度变化的比值,就叫黏度指数,黏度指数越大表示黏温性能越好,此值克服了不同黏度下黏度比值差距的缺点。黏度指数一是用被测油的50℃和100℃黏度值查标准曲线图即可得出,二是可用此二值套入公式计算出来,现在有电脑软件更为方便。 
	    现在都采用粘度指数表示润滑油的黏温性能。 
	机械杂质是一个什么样的指标? 
	    机械杂质的定义是润滑油中不溶于汽油或苯的沉淀和悬浮物,经过滤而分出的杂质。在20世纪80年代前我国所有润滑油规格指标都有机械杂质这一项目要求,有标准试验方法。但后来新建立的产品规格大多没有这个指标。欧美润滑油产品标准中并无此项要求,也没有此试验方法,权威部门也未对此作出解释。 
	    对于不再要求机械杂质,笔者推测应有如下原因: 
	   (1)现很多产品规格中有戊烷不溶物等项目要求,它比机械杂质的要求更科学更通用。 
	   (2)润滑油生产装置中流程的各环节和用油设备的各润滑油系统中种完善的油过滤装置,应能把机械杂质过滤干净,不应该不合格,无需提出要求。而在70年代前我国在这方面是不完善的,因此要列人此要求。 
	   (3)随着油品的升级换代,油中的添加剂加人量越来越大,而添加剂中机械杂质较多,但添加剂产品并无机械杂质这一要求,若成品油有这要求,添加剂就无法多加。事实表明这些含大量添加剂的油品机杂虽超标,但使用中颗粒被过滤,并未造成害处。